top of page

跨域課群

課群運作模式:課群籌組(搭配既有或新開課程、學程)、運作機制(窗口與聯繫管道、 課群會議)、修業要點(修讀課群之基本要求、學分數)、修業完畢之認證制度、創新 作法等。

  本計畫為「在地鑲嵌的文史數位創生與科技實踐計畫」其課群共計5門新開設之課程, 此課程跨域設立於本校生活創意學院及工學院,為培養學生大數據分析,科技應用與國 際視野,此課程著重於人文社會的指引及深掘,而數位科技應用為輔,試圖產出人社與 數位融匯之嶄新實踐。 6 本計畫由隸屬本校生創學院的視覺傳達設計系主導開課與召開課群會議,而計畫課程 與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生創學院)及電競科技管理系(工學院)等系所一同開課,其開 課的課程有地方文史創生的調查與分析、地方文史數位IP授權創意應用、AI演算與地方 文史前瞻圖學技術應用、數位互動與地方文史活化應用及地方文史數位線上展覽應用等 課程,其學分數均為3學分3小時之課程,上述5門課程之課程建構從引導學生地方文史 調查、資料至大數據分析後,再運用數位化工具實務建置視覺化元素、IP設計授權、AI 人工智慧繪圖、數位互動教育推廣至數位線上展覽等實踐。學生於兩年內修習並及格通 過這5門課程,即可取得課群認證證書,於修畢後頒發。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33433.png

會議重點強調人文創新與數位跨域性

課群開課規劃會議委員合照

  課群規劃,應說明課群與各課程之主要修課對象、預計修課對象(系所、年級、目標需 求)、預期人數等。課群中之課程於計畫通過、開課前,須經校級課程委員會通過。 本計畫第一次課群開課規劃會議,由本校教務處教務長指導召開,於會議內容中強調 其新開設的課程之人文創新與數位跨域性,而兩處室、兩學院、兩中心及三系所,則於 會議上共同規劃新開設的課程,其課程重點在於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習吸收及強度,課程 預計開課對象為兩學院的三、四年級為主。最後為此計畫特別遴聘本校通識教育中心、 產業界以及跨院校等多名教師,其課程名稱及預期學生人數、共授課程類型、開課時間 及開課系所等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2 在地鑲嵌的文史數位創生與科技實踐計畫課程內容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34603.png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34733.png

  以課程地圖呈現課群整體規劃與關聯性,符合計畫目標與預期效益。 本計畫課程有5門新開設的課程,學生於兩年內可修習8門課程共計24學分,課程內容 規畫的重點在於在地文史資料的數位創生應用,本計畫透過計畫執行的所在地「高雄地 區」之文史資料的建構,藉以大數據、市場調查機制及分析,加強其專題實踐的在地鑲 嵌性。將地方文史的相關文章引導、論述、解析等多方面傳授,試圖建構學生在地方文 史創生、視覺藝術設計及數位科技跨領域融合的規畫與執行能力。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35238.png

在地鑲嵌的文史數位創生與科技實踐計畫之課程地圖

  課程之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技能,與計畫目標相符。 本計畫目標欲引領人文社會領域師生應用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等新興科技,而本計畫 共開設8門課程,全數課程皆符合數位科技與量化分析之應用,而課群科技技術與量化 分析技能培育項目共達10種技術應用。而這8門課程的成果,將順應未來趨勢變化,學 生於課程中應對現實的產業問題及社會需求,經跨領域綜合學習後,可具備知識、組織、 整合與應用執行能力,以成果產出為社會、國家甚至是世界提出跨域的解決良方。以下 為本課群課程之內容技能顯示:

表3 課群課程內容對應修課後之技能表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41239.png

  課程大綱內之課程單元,含學習內涵、教材教法、評量方式等,需敘述完善且彼此呼 應。 本計畫所運用的教材教法屬於交互教學法,此方法即透過共授課程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及討論,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理解教學內容之能力,因此此法非常重視「師生對 話」的歷程,訓練學生四項解讀策略:摘要、提問、澄清及預測等方式進行理解。此 外交互教學法的應用搭配本計畫的評量方式有:問題導向、主動學習評量、小組團隊合 作、專業研討與發表、學生社群經營、課堂表現及專業作品評比等6項,將可使學生的 學習從師生對話、理解意涵、小組跨領域團隊合作到最後的專業成果發表等,猶如生 物聚合物般,透過單體單元,再相互之間建立共價鰱形成更大的結構,這結構是未知 的,但對於本計畫來說是種期待性的融合,這也是跨領域整合後的創新結果。

表4 課程單元、教材教法與評量方式相互作用於教學進程以及學習內涵之內容說明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44605.png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44625.png

  課程之學生評量方式合理反應課程目標。 本計畫之課群課程規劃依循著課程目標之訂定,其課程目標主軸朝向強化人文社會領 域的學生,學習應用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技能,並融入社會責任及關懷面向,因此本計 畫8門課程(下表只列舉5門課程,其餘3門重覆課程不列入說明),各有其課程目標之 訂定說明,而評量方式則也設定了6項要點來進行評分,如:問題導向、主動學習評量、 小組團隊合作、專業研討與發表、學生社群經營、課堂表現及專業作品評比,而這6項 評比分別也是對應其6項學生學習的能力指標:創新、跨領域合作、專業度、互動、學習 及專業成果發表等,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5 課群課程目標簡述、評量方式與學生學習能力指標

螢幕擷取畫面 2023-10-12 144856.png
bottom of page